2023年7月12日 星期三

轉載:《萬物摩爾定律》by OpenAI CEO Sam Altman

 

知乎原文連結:
https://zhuanlan.zhihu.com/p/577620007?fbclid=IwAR0LKb0JFolEDGEoHVxx4p7442AwS6oKGVBBDrz18GlEnpKO7rUieFzrg40

 

關於 AI 思考角度很深的文章,作者是 Sam AltmanOpenAI CEO,分享出來。

原文連結:https://moores.samaltman.com/

作者簡介:Samuel H. Altman OpenAI 的首席執行官和 Y Combinator 的前總裁)

Sam Altman - Wikipedia

 

個人記錄的Highlights:

1.The best way to increase societal wealth is to decrease the cost of goods, from food to video games. Technology will rapidly drive that decline in many categories. Consider the example of semiconductors and Moores Law: for decades, chips became twice as powerful for the same price about every two years.

2.Broadly speaking, there are two paths to affording a good life: an individual acquires more money (which makes that person wealthier), or prices fall (which makes everyone wealthier).

3.Imagine a world where, for decades, everythinghousing, education, food, clothing, etc.became half as expensive every two yea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 OpenAI 上的工作每天都在使我想起,社會經濟變化的幅度比大多數人想像的要早。可以思考和學習的軟體將完成人們現在所做的越來越多的工作。更多的權力將從勞動力轉移到資本。如果公共政策沒有相應地適應,那麼大多數人最終將比今天變得更糟。

 

我們需要設計一個系統,將這個技術的未來包括在內,並對將構成世界上大部分價值的資產(公司和土地)徵稅,以便公平分配一些即將到來的財富。這樣做可以減少未來社會的分裂,並使每個人都能參與其收益。

 

在接下來的五年中,可以思考的電腦程式將閱讀法律檔並提供醫療建議。在接下來的十年中,他們將從事流水線工作,甚至可能成為同伴。在此之後的幾十年中,他們將做幾乎所有事情,包括做出新的科學發現,從而擴展我們的“一切”概念。

 

這項技術革命是不可阻擋的。由於這些智慧型機器本身可以説明我們製造更智慧的機器,因此創新的遞迴迴圈將加快革命的步伐。三個關鍵的後果如下:

 

1.   這場革命將創造驚人的財富。一旦有足夠強大的 AI“加入勞動力隊伍”,多種勞動力的價格(拉動商品和服務的成本)將降至零。

2.   世界將如此迅速而徹底地變化,以至於需要同樣大刀闊斧地改變政策來分配這種財富,並使更多的人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3.   如果我們做到這兩個權利,我們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夠更好地改善人們的生活水準。

 

因為我們正處於這種構造轉變的開始,所以我們有一個難得的機會轉向未來。這個樞紐不能簡單地解決當前的社會和政治問題。它必須針對不久的將來完全不同的社會而設計。沒有考慮到這一迫在眉睫的轉變的政策計畫將以與農業前或封建社會的組織原則今天失敗的同樣原因而失敗。

 

接下來是對即將發生的事情的描述,以及如何駕馭這一新形勢的計畫。

 

1 部分

The AI Revolution

 

在縮小的時間尺度上,技術進步遵循指數曲線。比較一下 15 年前(實際上沒有智慧手機),150 年前(沒有內燃機,沒有家庭用電),1500 年前(沒有工業機械)和 15,000 年前(沒有農業)的世界。

 

即將發生的變化將圍繞我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思考,創造,理解和推理的非凡能力。除了三大技術革命(農業,工業和計算技術革命),我們還將增加第四次革命:人工智慧革命。如果我們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社會來管理,這場革命將為每個人創造足夠的財富,滿足他們的需求。

 

在接下來的 100 年中,我們的技術進步將遠遠超過自從我們首次控制火勢和發明車輪以來所取得的成就。我們已經建立了可以學習和做有用的事情的 AI 系統。它們仍然很原始,但是趨勢線很明確。

 

2 部分

摩爾定律

 

從廣義上講,提供良好生活的途徑有兩種:一個人獲得更多的錢(這使該人變得更富有),或者價格下跌了(這使每個人都變得更富有)。財富就是購買力:利用我們擁有的資源可以得到多少。

 

增加社會財富的最好方法是降低從食品到電子遊戲的商品成本。技術將在許多類別中迅速推動這種下降。以半導體和摩爾定律為例:幾十年來,晶片以每兩年大約相同的價格變得功能強大一倍。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美國在電視,電腦和娛樂方面的成本有所下降。但是其他成本也已顯著增加,最顯著的是房屋,醫療保健和高等教育的成本。如果這些成本繼續飆升,僅靠財富再分配是行不通的。

 

人工智慧將降低商品和服務的成本,因為勞動力是供應鏈各個層面的驅動成本。如果機器人可以使用太陽能從現場開採和提煉的自然資源中擁有的土地上建造房屋,那麼建造房屋的成本就接近租用機器人的成本。而且,如果這些機器人是由其他機器人製造的,那麼租用它們的成本將比人類製造它們時要少得多。

 

同樣,我們可以想像人工智慧醫生可以比任何人更好地診斷健康問題,而人工智慧老師可以診斷並確切解釋學生不瞭解的內容。

 

“摩爾定律適用於所有人”應該是一代世代相傳的呐喊,他們的成員負擔不起他們想要的東西。聽起來像是烏托邦式的,但這是技術可以提供的(在某些情況下已經具備)。想像一下一個世界,幾十年來,每兩年房屋,教育,食物,衣服等所有物品的價格都變成一半。

 

我們將發現新的工作-在技術革命後我們總是會做-並且由於另一方面的豐富,我們將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自由去創造自己的才華。

 

第三部分

所有人的資本主義

 

穩定的經濟體系需要兩個組成部分:增長和包容性。經濟增長很重要,因為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每年都在改善。在一個零和的世界(一個沒有增長或增長很少的世界)中,民主可能會變得對立,因為人們試圖將錢投給彼此。這種對抗導致的是不信任和兩極分化。在一個高增長的世界中,纏鬥可能會少得多,因為每個人都容易贏得勝利。

 

經濟上的包容性意味著每個人都有一個合理的機會來獲得他們所需的資源,過上他們想要的生活。經濟上的包容性很重要,因為它是公平的,可以創造一個穩定的社會,並且可以為大多數人創造最大的市場份額。作為附帶好處,它可以產生更多的增長。

 

資本主義是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因為它獎勵人們投資於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價值的資產,這是創造和分配技術收益的有效激勵系統。但是,資本主義進步的代價是不平等。

 

某些不平等是可以接受的,實際上,這是至關重要的,正如所有試圖實現完全平等的制度所表明的那樣,但是,一個沒有為每個人提供充分的機會平等機會來發展的社會並不是一個持久的社會。

 

解決不平等問題的傳統方法是逐步對收入徵稅。由於種種原因,這種方法效果不佳。將來它會工作得越來越厲害。人們仍然可以找到工作,但其中許多工作不會像我們今天所認為的那樣創造大量的經濟價值。隨著 AI 生產世界上大多數的基本商品和服務,人們將有更多的時間與他們關心的人,關心人們,欣賞藝術和自然,或致力於社會公益的人們一起度過。

 

因此,我們應該集中精力對資本徵稅,而不是對勞動力徵稅,我們應該利用這些稅收作為將所有權和財富直接分配給公民的機會。換句話說,改善資本主義的最好方法是使每個人都能以所有者身份直接從中受益。這不是一個新主意,但是隨著 AI 變得越來越強大,它將變得新可行,因為將擁有更多的財富。財富的兩個主要來源將是:1)公司,尤其是利用 AI 的公司,以及 2)具有固定供給的土地。

 

實施這兩種稅種的方法有很多,對如何處理這兩種稅種也有很多想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許大多數其他稅種都可以免除。接下來是本著對話開始精神的想法。

我們可以做些叫做美國股票基金的事情。美國股票基金的資本化是對每年估值超過其市值 2.5%的公司徵稅,應以轉讓給該基金的股票形式支付,並對所有私有土地的價值的 2.5%徵稅,應以美元支付。

 

所有 18 歲以上的公民都將以美元和公司股份的形式每年分配到他們的帳戶中。人們將被委託使用他們所需或想要的錢來獲得更好的教育,醫療保健,住房,創辦公司等等。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選擇自己的服務,政府資助的行業中不斷上漲的成本將面臨真正的壓力。

 

只要該國的狀況持續好轉,每個公民每年都會從該基金獲得更多的錢(平均而言;仍然會有經濟週期)。因此,每個公民將越來越多地享有經濟自決所帶來的自由,權力,自治和機會。貧困將大大減少,更多的人會對他們想要的生活有所瞭解。

公司股份應繳稅款將使公司,投資者和公民之間的激勵措施保持一致,而利潤稅則不行—激勵措施是超級大國,這是一個關鍵的區別。公司利潤可能會被掩飾,遞延或離岸,並且常常與股價脫節。但是每個在亞馬遜擁有股份的人都希望股價上漲。當人們的個人資產與國家的資產一起增長時,他們看到自己的國家表現良好與他們息息相關。

 

美國政治經濟學家亨利·喬治(Henry George)提出了在 1800 年代後期徵收土地增值稅的想法。這個概念得到經濟學家的廣泛支援。土地的價值之所以升值,是因為周圍的工作社會:在一塊土地上運營的公司的網路效應,使土地變得可及的公共交通以及附近的餐館,咖啡店以及使其可取的接近自然的途徑。因為土地所有者沒有做所有的工作,所以與做大的社會分享這一價值是公平的。

 

如果每個人都擁有美國創造價值的一部分,那麼每個人都會希望美國做得更好:創新和國家成功中的集體公平將與我們的激勵措施保持一致。新的社會契約將成為所有人的底線,以換取最高限額,這是所有人的共同信念,即技術可以而且必須帶來社會財富的良性迴圈。(我們將繼續需要政府強有力的領導,以確保對股價上漲的渴望在保護環境,保護人權等方面保持平衡)

 

在所有人都從資本主義中受益的世界中,集體關注的焦點將是使世界“變得更好”,而不是“變得更糟”。這些方法與它們看上去的不同,並且在關注前者時,社會的表現要好得多。簡而言之,更多的好方法意味著為使餅盡可能大而進行優化,而更少的壞方法則意味著將餅盡可能地平均分配。兩者都可以一次提高人們的生活水準,但是只有當餅增長時,才能持續增長。

 

4 部分

實施和故障排除

 

可用於將美國股票基金資本化的財富數量將是巨大的。按市值衡量,僅美國公司的價值就約為 50 萬億美元。假設,正如過去一個世紀的平均水準,在接下來的十年中,這一數字至少會翻番。

 

在美國,還有大約 30 萬億美元的私有土地(不包括土地的改良)。假設在接下來的十年中,這個價值也將大約翻一番,這比歷史速度要快一些,但是隨著世界真正開始理解人工智慧將導致的變化,土地的價值是為數不多的真正有限的事物之一資產,應以更快的速度增長。

 

當然,如果我們增加持有土地的稅收負擔,其價值將相對於其他投資資產減少,這對社會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它使基本資源更容易獲得,並鼓勵投資而不是投機。公司的價值在短期內也會下降,儘管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將繼續表現良好。

 

有一個合理的假設,即這種稅會導致土地和公司資產的價值下降 15%(這將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收回!)。

 

根據上述假設(當前價值,未來增長以及新稅收導致的價值減少),從現在開始的十年內,美國 2.5 億成年人中的每個人每年將獲得約 13,500 美元。如果 AI 加速增長,該股息可能會更高,但是即使不是這樣,13500 美元的購買力也將比現在更高,因為技術將大大降低商品和服務的成本。而且這種有效的購買力每年都會急劇上升。

 

對於公司而言,每年最容易通過發行代表其市值 2.5%的新股來繳稅。顯然,有一種鼓勵企業通過離岸逃稅來逃避美國股票基金稅的動機,但是一個簡單的測試(涉及一定比例的來自美國的收入)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想法的一個更大的問題是激勵企業向股東返還價值,而不是將其再投資用於增長。

 

如果我們僅對上市公司徵稅,也將激勵公司保持私有化。對於年收入超過 10 億美元的私人公司,我們可以讓它們的股權稅在一定(有限的)年內累計,直到它們上市。如果他們長期處於私人狀態,我們可以讓他們以現金結算稅收。

 

我們需要設計該系統,以防止人們持續投票給自己更多的錢。劃定稅收允許範圍的憲法修正案將是強有力的保障。重要的是,稅收不能太大以至於抑制增長-例如,對公司徵收的稅收必須比其平均增長率小得多。

 

我們還需要一個強大的系統來量化土地的實際價值。一種方法是與強大的聯邦評估人員組成的團隊。另一個辦法是讓地方政府像現在確定財產稅一樣進行評估。他們將繼續使用相同的評估值收取地方稅。但是,如果某個年份中某個轄區的某個銷售百分比過高或低於當地政府對該物業價值的估計,則將對該轄區中的所有其他物業進行重新評估。

 

理論上最佳的系統將是僅對土地的價值徵稅,而不是對土地的基礎徵稅。在實踐中,該價值可能很難評估,因此我們可能需要對土地的價值和土地改良徵稅(稅率較低,因為合併後的價值會更高)。

 

最後,我們不能讓人們借,賣或以其他方式抵押他們未來的基金分配,或者我們不能真正解決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平分配財富的問題。政府可以簡單地使此類交易無法執行。

 

5 部分

轉向新系統

 

美好的未來並不複雜:我們需要技術來創造更多的財富,還需要制定政策來公平地分配財富。一切必需的東西都會便宜,每個人都有足夠的錢買得起。由於該系統將非常受歡迎,因此早日採用該系統的決策者將獲得獎勵:他們自己將變得非常受歡迎。

 

在大蕭條時期,佛蘭克林·羅斯福得以制定龐大的社會安全網,五年前沒人能想到。我們現在處於類似的時刻。因此,既有利於企業又有利於人民的運動將團結一個非常廣泛的支持者。

 

在政治上可行的方式啟動美國股票基金,並減少過渡衝擊,將是通過立法逐步將我們轉換為 2.5%的利率。只有當法律通過後 GDP 增長 50%時,完整的 2.5%稅率才會成立。從小規模發行開始,將使人們對新的未來感到滿意,這既有激勵作用,也有幫助。實現 50%的 GDP 增長似乎需要很長時間(經濟增長 50%達到 2019 年水準需要 13 年)。但是,一旦 AI 開始出現,增長將非常迅速。順便說一句,當我們對這兩種基本資產類別徵稅時,我們可能能夠減少很多其他稅項。

 

即將發生的變化是不可阻擋的。如果我們擁抱他們並為他們計畫,我們可以使用它們來創建一個更加公平,快樂和更加繁榮的社會。未來幾乎是不可思議的。

 

 

——————————————————————————————————————————————

 

附英文原文

Moore's Law for Everything


by Sam Altman · March 16, 2021


My work at OpenAI reminds me every day about the magnitude of the socioeconomic change that is coming sooner than most people believe. Software that can think and learn will do more and more of the work that people now do. Even more power will shift from labor to capital. If public policy doesnt adapt accordingly, most people will end up worse off than they are today.


We need to design a system that embraces this technological future and taxes the assets that will make up most of the value in that worldcompanies and landin order to fairly distribute some of the coming wealth. Doing so can make the society of the future much less divisive and enable everyone to participate in its gains.


In the next five years, computer programs that can think will read legal documents and give medical advice. In the next decade, they will do assembly-line work and maybe even become companions. And in the decades after that, they will do almost everything, including making new scientific discoveries that will expand our concept of everything.


This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s unstoppable. And a recursive loop of innovation, as these smart machines themselves help us make smarter machines, will accelerate the revolutions pace. Three crucial consequences follow:

1.   This revolution will create phenomenal wealth. The price of many kinds of labor (which drives the costs of goods and services) will fall toward zero once sufficiently powerful AI joins the workforce.

2.   The world will change so rapidly and drastically that an equally drastic change in policy will be needed to distribute this wealth and enable more people to pursue the life they want.

3.   If we get both of these right, we can improve the standard of living for people more than we ever have before.

Because we are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tectonic(構造的建築的) shift, we have a rare opportunity to pivot toward the future. That pivot cant simply address current social and political problems; it must be designed for the radically different society of the near future. Policy plans that dont account for this imminent transformation will fail for the same reason that the organizing principles of pre-agrarian or feudal societies would fail today.


What follows is a description of whats coming and a plan for how to navigate this new landscape.

 

Part 1
The AI Revolution


On a zoomed-out time scal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follows an exponential curve. Compare how the world looked 15 years ago (no smartphones, really), 150 years ago (no combustion engine, no home electricity), 1,500 years ago (no industrial machines), and 15,000 years ago (no agriculture).


The coming change will center around the most impressive of our capabilities: the phenomenal ability to think, create, understand, and reason. To the three great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sthe agricultural, the industrial, and the computationalwe will add a fourth: the AI revolution. This revolution will generate enough wealth for everyone to have what they need, if we as a society manage it responsibly.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e make in the next 100 years will be far larger than all weve made since we first controlled fire and invented the wheel. We have already built AI systems that can learn and do useful things. They are still primitive, but the trendlines are clear.

 

Part 2
Moore's Law for Everything


Broadly speaking, there are two paths to affording a good life: an individual acquires more money (which makes that person wealthier), or prices fall (which makes everyone wealthier). Wealth is buying power: how much we can get with the resources we have.


The best way to increase societal wealth is to decrease the cost of goods, from food to video games. Technology will rapidly drive that decline in many categories. Consider the example of semiconductors and Moores Law: for decades, chips became twice as powerful for the same price about every two years.


In the last couple of decades, costs in the US for TVs, computers, and entertainment have dropped. But other costs have risen significantly, most notably those for housing, healthcare, and higher education. Redistribution of wealth alone wont work if these costs continue to soar.


AI will lower the cost of goods and services, because labor is the driving cost at many levels of the supply chain. If robots can build a house on land you already own from natural resources mined and refined onsite, using solar power, the cost of building that house is close to the cost to rent the robots. And if those robots are made by other robots, the cost to rent them will be much less than it was when humans made them.


Similarly, we can imagine AI doctors that can diagnose health problems better than any human, and AI teachers that can diagnose and explain exactly what a student doesnt understand.


Moores Law for everything should be the rallying cry of a generation whose members cant afford what they want. It sounds utopian, but its something technology can deliver (and in some cases already has). Imagine a world where, for decades, everythinghousing, education, food, clothing, etc.became half as expensive every two years.


We will discover new jobswe always do after a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and because of the abundance on the other side, we will have incredible freedom to be creative about what they are.

 

Part 3
Capitalism for Everyone


A stable economic system requires two components: growth and inclusivity. Economic growth matters because most people want their lives to improve every year. In a zero-sum world, one with no or very little growth, democracy can become antagonistic(敵對的) as people seek to vote money away from each other. What follows from that antagonism is distrust and polarization. In a high-growth world the dogfights can be far fewer, because its much easier for everyone to win.


Economic inclusivity means everyone having a reasonable opportunity to get the resources they need to live the life they want. Economic inclusivity matters because its fair, produces a stable society, and can create the largest slices of pie for the most people. As a side benefit, it produces more growth.
Capitalism is a powerful engine of economic growth because it rewards people for investing in assets that generate value over time, which is an effective incentive system for creating and distributing technological gains. But the price of progress in capitalism is inequality.


Some inequality is okin fact, its critical, as shown by all systems that have tried to be perfectly equalbut a society that does not offer sufficient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for everyone to advance is not a society that will last.


The traditional way to address inequality has been by progressively taxing income.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that hasnt worked very well. It will work much, much worse in the future. While people will still have jobs, many of those jobs wont be ones that create a lot of economic value in the way we think of value today. As AI produces most of the worlds basic goods and services, people will be freed up to spend more time with people they care about, care for people, appreciate art and nature, or work toward social good.


We should therefore focus on taxing capital rather than labor, and we should use these taxes as an opportunity to directly distribute ownership and wealth to citizens. In other words, the best way to improve capitalism is to enable everyone to benefit from it directly as an equity owner. This is not a new idea, but it will be newly feasible as AI grows more powerful, because there will be dramatically more wealth to go around. The two dominant sources of wealth will be 1) companies, particularly ones that make use of AI, and 2) land, which has a fixed supply.


There are many ways to implement these two taxes, and many thoughts about what to do with them.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perhaps most other taxes could be eliminated. What follows is an idea in the spirit of a conversation starter.


We could do something called the American Equity Fund. The American Equity Fund would be capitalized by taxing companies above a certain valuation 2.5% of their market value each year, payable in shares transferred to the fund, and by taxing 2.5% of the value of all privately-held land, payable in dollars.


All citizens over 18 would get an annual distribution, in dollars and company shares, into their accounts. People would be entrusted to use the money however they needed or wantedfor better education, healthcare, housing, starting a company, whatever. Rising costs in government-funded industries would face real pressure as more people chose their own services in a competitive marketplace.


As long as the country keeps doing better, every citizen would get more money from the Fund every year (on average; there will still be economic cycles). Every citizen would therefore increasingly partake of the freedoms, powers, autonomies, and opportunities that come with economic self-determination. Poverty would be greatly reduced and many more people would have a shot at the life they want.
A tax payable in company shares will align incentives between companies, investors, and citizens, whereas a tax on profits does notincentives are superpowers, and this is a critical difference. Corporate profits can be disguised or deferred or offshored, and are often disconnected from share price. But everyone who owns a share in Amazon wants the share price to rise. As peoples individual assets rise in tandem with the countrys, they have a literal stake in seeing their country do well.\


Henry George, an American political economist, proposed the idea of a land-value tax in the late 1800s. The concept is widely supported by economists. The value of land appreciates because of the work society does around it: the network effects of the companies operating around a piece of land,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that makes it accessible, and the nearby restaurants, coffeeshops, and access to nature that makes it desirable. Because the landowner didnt do all that work, its fair for that value to be shared with the larger society that did.


If everyone owns a slice of American value creation, everyone will want America to do better: collective equity in innovation and in the success of the country will align our incentives. The new social contract will be a floor for everyone in exchange for a ceiling for no one, and a shared belief that technology can and must deliver a virtuous circle of societal wealth. (We will continue to need strong leadership from our government to make sure that the desire for stock prices to go up remains balanced with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human rights, etc.)


In a world where everyone benefits from capitalism as an owner, the collective focus will be on making the world more good instead of less bad. These approaches are more different than they seem, and society does much better when it focuses on the former. Simply put, more good means optimizing for making the pie as large as possible, and less bad means dividing the pie up as fairly as possible. Both can increase peoples standard of living once, but continuous growth only happens when the pie grows.

 

Part 4
Implementation and Troubleshooting


The amount of wealth available to capitalize the American Equity Fund would be significant. There is about $50 trillion worth of value, as measured by market capitalization, in US companies alone. Assume that, as it has on average over the past century, this will at least double over the next decade.
There is also about $30 trillion worth of privately-held land in the US (not counting improvements on top of the land). Assume that this value will roughly double, too, over the next decadethis is somewhat faster than the historical rate, but as the world really starts to understand the shifts AI will cause, the value of land, as one of the few truly finite assets, should increase at a faster rate.


Of course, if we increase the tax burden on holding land, its value will diminish relative to other investment assets, which is a good thing for society because it makes a fundamental resource more accessible and encourages investment instead of speculation. The value of companies will diminish in the short-term, too, though they will continue to perform quite well over time.


Its a reasonable assumption that such a tax causes a drop in value of land and corporate assets of 15% (which only will take a few years to recover!).


Under the above set of assumptions (current values, future growth, and the reduction in value from the new tax), a decade from now each of the 250 million adults in America would get about $13,500 every year. That dividend could be much higher if AI accelerates growth, but even if its not, $13,500 will have much greater purchasing power than it does now because technology will have greatly reduced the cost of goods and services. And that effective purchasing power will go up dramatically every year.


It would be easiest for companies to pay the tax each year by issuing new shares representing 2.5% of their value. There would obviously be an incentive for companies to escape the American Equity Fund tax by off-shoring themselves, but a simple test involving a percentage of revenue derived from America could address this concern. A larger problem with this idea is the incentive for companies to return value to shareholders instead of reinvesting it in growth.


If we tax only public companies, there would also be an incentive for companies to stay private. For private companies that have annual revenue in excess of $1 billion, we could let their tax in equity accrue for a certain (limited) number of years until they go public. If they remain private for a long time, we could let them settle the tax in cash.
Wed need to design the system to prevent people from consistently voting themselves more money. A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delineating the allowable ranges of the tax would be a strong safeguard.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tax not be so large that it stifles growthfor example, the tax on companies must be much smaller than their average growth rate.
Wed also need a robust system for quantifying the actual value of land. One way would be with a corps of powerful federal assessors. Another would be to let local governments do the assessing, as they now do to determine property taxes. They would continue to receive local taxes using the same assessed value. However, if a certain percentage of sales in a jurisdiction in any given year falls too far above or below the local governments estimate of the propertys values, then all the other properties in their jurisdiction would be reassessed up or down.
The theoretically optimal system would be to tax the value of the land only, and not the improvements built on top of it. In practice, this value may turn out to be too difficult to assess, so we may need to tax the value of the land and the improvements on it (at a lower rate, as the combined value would be higher).
Finally, we couldnt let people borrow against, sell, or otherwise pledge their future Fund distributions, or we wont really solve the problem of fairly distributing wealth over time. The government can simply make such transactions unenforceable.

 

Part 5
Shifting to the New System
A great future isnt complicated: we need technology to create more wealth, and policy to fairly distribute it. Everything necessary will be cheap, and everyone will have enough money to be able to afford it. As this system will be enormously popular, policymakers who embrace it early will be rewarded: they will themselves become enormously popular.


In the Great Depression, Franklin Roosevelt was able to enact a huge social safety net that no one would have thought possible five years earlier. We are in a similar moment now. So a movement that is both pro-business and pro-people will unite a remarkably broad constituency.


A politically feasible way to launch the American Equity Fund, and one that would reduce the transitional shock, would be with legislation that transitions us gradually to the 2.5% rates. The full 2.5% rate would only take hold once GDP increases by 50% from the time the law is passed. Starting with small distributions soon will be both motivating and helpful in getting people comfortable with a new future. Achieving 50% GDP growth sounds like it would take a long time (it took 13 years for the economy to grow 50% to its 2019 level). But once AI starts to arrive, growth will be extremely rapid. Down the line, we will probably be able to reduce a lot of other taxes as we tax these two fundamental asset classes.


The changes coming are unstoppable. If we embrace them and plan for them, we can use them to create a much fairer, happier, and more prosperous society. The future can be almost unimaginably great.

 

2023年6月17日 星期六

[新聞轉貼] 黃仁勳預測:「體現智慧」將會是下一波AI新浪潮

 

資料來源: 鉅亨網"黃仁勳預測:「體現智慧」將會是下一波AI新浪潮"

全球繪圖晶片大廠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預測,下一波 AI 浪潮將是「體現智慧」(Embodied Intelligence)。


如今世界已經歷 3 個世代的 AI,第一代 AI 是基於規則和邏輯的符號推理系統,在處理複雜現實世界問題上,有較多的限制。第二代 AI 則是將大量數據輸入機器人學習運算法中,使機器人能夠從數據中學習模式和規律,而無需顯式編程,是在大數據和統計方法興起後出現。


第三代 AI 則指的是如今和未來的人工智慧技術,專注綜合運用多元方法和技術來解決複雜問題,包括結合機器人學習、深度學習、大型語言處理等多領域,ChatGPT 就是個典型代表。


「體現智慧」AI 系統,則能夠在視覺文本提示指導下執行複雜任務,理解邊界、甚至模擬物理學,也標示著 AI 能力的一大躍進。


黃仁勳認為,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甚至更人性的聊天機器人,都是屬於體現智慧的範疇。


特斯拉 (TSLA-US) 執行長馬斯克先前在特斯拉股東大會上展示的人形機器人 Optimus,同樣也是體現智慧。馬斯克期望它能記憶周遭環境,並輕自拿起物體。


輝達和特斯拉,分別主宰 AI 底層晶片和終端設備,2 家公司的執行長不但懂技術,也懂商業,不約而同選擇押注體現智慧 AI,很可能是預見了未來 AI 將在多種領域帶來重大技術和商業突破,更重要的是,AI 未來技術也將有助於延續這 2 家公司新業務成長。

2023年5月31日 星期三

AI目前可能只是個嬰兒泡沫

 

圖片來源: @Barchart twitter 


相較於歷史上其他資產,AI目前可能只處於嬰兒階段,仍然存在著泡沫現象,而且這泡沫才剛開始膨脹。然而,如果相關公司能夠實現持續增長的營收,這將有助於支撐其估值並推動股價上升。然而,如果公司未能達到市場預期的營收增長,股價可能會面臨下跌的風險。



2023年4月30日 星期日

[文章轉貼] 2023年特斯拉機器人專題研究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引爆市場

 

資料來源: 中信證券"2023年特斯拉機器人專題研究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引爆市場"


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引爆市場

特斯拉機器人基本情況

2021 年8 月19 日,特斯拉在人工智能日AI Day 上首次公佈了人形機器人項目計劃Tesla Bot,也稱為Optimus。馬斯克表示,其目的是消除危險的、重複的、無聊的工作, 預計2022 年推出原型機,同時公佈了機器人的預期設計參數。1)規格:重量57kg,身高172cm,面部是一個重要信息顯示屏;2)載重:負載能力20kg,硬舉(雙手向上舉重) 能力68kg,展舉(手臂伸展)的舉重能力為5kg;3)運動:全身有40 個電機驅動器,移動速度可達8km/h,人類男性跑步速度為12km/小時;4)感知:頭部自動駕駛攝像頭;5) 軟件:自動化駕駛計算系統,多攝像頭視頻神經網絡規劃能力,Dojo 超級計算機的訓練機制。

2022 年9 月30 日,特斯拉在2022 AI DAY 上展示了人形機器人的開發平台和最新一代原型機。經過6 個月的研發,此次展示的機器人已經具備了行走、搬運、識別物品、 澆花等基本的運動和應用能力。馬斯克表示,Optimus 的發展方向是大規模生產、低成本、 高可靠性,價格將不高於20000 美元,預計在3-5 年後量產上市,其應用將幫助人類經濟生產擺脫人口的限制。

2023 年3 月1 日,特斯拉在2023 Investor Day 上展示了關於人形機器人Optimus 的最新視頻。這個版本的Optimus 可以到處走動、進行擰螺絲等工作。而馬斯克也透露其實驗室有多台Optimus 機器人。馬斯克指出,Optimus 利用了特斯拉在製造方面的專業知識,執行器、電池組和Optimus 的其他關鍵部件均由特斯拉定制設計。

在設計目標和思路上,研發團隊堅持以應用為導向。在總體設計目標上,著力於優化成本和效率等因素,使產品走向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大規模量產,主要的實現路徑是規模化、標準化和簡潔化(如電池組的集成)。在設計思路上,強調為了生產而設計,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競爭力,軟件、硬件結合,借鑒特斯拉完備的汽車開發設計經驗,並融入了仿生學、人體工程學等元素。

Optimus 原型機的配置參數,體現出比原有設計預期更適合規模化量產的特質:1)規格:身高173cm,重量73kg,主體材料為塑料;2)電源系統:功耗100W(坐姿)/ 500W (行走),容量2.3kWh,額定電壓52V,可使用一整天的一體化集成電池包;3)動力系統:28 個結構執行器(與原有的40 個相比降大大降低規模化量產難度和成本),50 個基礎自由度(軀幹28*1+手部11*2);4)AI 系統:與特斯拉汽車相同的SOC 芯片、FSD 全自動輔助駕駛系統。

擁有智能的“大腦”是Optimus 與其他人形機器人最大的不同。馬斯克認為“大腦” 將真正使機器人有用、通用,從而實現百萬級量產的“深不可測”的潛力。研發團隊在機器人的開發和應用中也使用了很多人工智能技術,如:從特斯拉汽車中移植Autopilot 視覺神經網絡,用於視覺識別(體積深度渲染)、定位(行走軌跡估計)、運動控制(仿真、傳感器數據的處理、狀態估計)等。

近兩年特斯拉機器人快速迭代展現其強大研發能力。2021 年8 月19 日,特斯拉在AI Day 上首次公佈人形機器人項目計劃。根據2022 AI DAY 中披露的細節,人形機器人的開發平台在年初的2 月就已經製造完成,耗時僅6 個月,並在隨後的4 月、8 月分別實現了行走和手臂搖擺動作的能力。不到半年後的2022 年9 月30 日,Optimus 機器人原型機在2022 AI Day 首秀,相比開發平台有了許多新的改變。2023 年3 月1 日的投資者日上,特斯拉展示了Optimus 四處走動、擰螺絲等工作能力。特斯拉不斷實現機器人快速迭代向世人證明,擅長研發四輪機器人(汽車)的特斯拉在人形機器人領域仍有強勁的實力。

特斯拉機器人的背景及意義

馬斯克的投資項目往往與人類重要議題相關。2012 年馬斯克在加州理工大學畢業典禮上明確闡釋了自己的創業動機:關注“對人類的未來影響最大的問題”。他先後創立了X.com(即後來的Paypal)、特斯拉、Solar city 和Space X,這些公司都與互聯網、能源、 太空等人類未來發展息息相關。

出於類似動機,馬斯剋期望人形機器人幫助人類創造一個勞動力不會短缺的富足社會。他曾在論壇、雜誌、演講、公司會議等多個場合表達對項目的理解和期望,表示Optimus 人形機器人是公司2022 年進行開發的最重要的產品,對於人形機器人項目的定位也逐步具體。總結來看,馬斯克開發機器人的動機是為了替代人類勞動,正如他於2022 年8 月16 日在《中國網信》雜誌中所說,“借助機器人的力量,我們將創造一個商品和服務極度充裕的時代”。

特斯拉人形機器人誕生順應當前人口形勢的變化。自2017 年起,我國出生人口和自然增長率開啟了雙重下跌,2022 年更是出現了近61 年來首次出現人口負增長,同時老齡人口數和老齡化率連續多年保持上升,即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放眼全球範圍,儘管人口總數仍有數十億的增長空間,但已由高增長向低增長階段過渡,且老齡化進程加速。特斯拉人形機器人自立項之初就以替代人類勞動為目的,再加上設計中堅持以低成本、高可靠性和高通用性為導向,未來或將在工業、服務業等多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幫助人類解決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等問題。

三大因素助力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實現終極目標

機械方案可行性已得到充分驗證

人形機器人的開發早有先例,眾多玩家的入場帶動了技術水平快速提升。最早的機器人設計可以一直追溯到19 世紀的蒸汽動力機器人,20 世紀以來各國持續迭代新型機器人, 20 世紀90 年代日本研製出全球第一台雙足機器人,能實現緩慢靜態行走,被視為人形機器人突破性發展的第一階段。第二個階段以日本本田ASIMO 機器人為代表,實現了連續動態行走。第三個階段追求的是高動態的運動性能,以波士頓動力的ATLAS 機器人的高難度運動動作為標誌,一度引起世人矚目。當前,人形機器人正在進入第四個階段,即商業化落地的初期階段,中國真正進入牌桌,以優必選Walker 為代表,和Agility Robotics 的Digit 等一較高下。

在長達百餘年的發展史中,許多項目已經在運動性能等特定方面取得了成功。波士頓動力研發的ATLAS 作為最著名的人形機器人,能夠完成後空翻等高難度動作,在最新展示資料中更是在搬運木板、工具箱等實際應用場景中取得了突破。相比ATLAS 高機動性的展示性質,全球最早具備人類雙足行走能力的類人型機器人ASIMO 更加側重於實際的擬人應用,在上下台階、彎腰等負載動作上的表現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機械解決方案的選擇在不斷的研發驗證中日益明晰。ATLAS 使用的液壓驅動方案通過缸體和活塞桿相對運動實現直線運動,功率大、響應快、精度高,但適用的溫度範圍小、 維護難度大且成本高昂。與液壓驅動相對應的是氣壓驅動,氣壓驅動的結構簡單、動作靈敏,成本也較低,但功率小、剛度差、噪音大、速度不易控制。相比之下ASIMO 採用的電機驅動方案在功率、控制性、成本等方面的表現較為平衡,也是目前應用最廣的一種驅動方式。相關研發先例已經證明,為了滿足人形機器人通用且能大規模量產的要求,電機驅動的綜合效益是三大常見方案中最優的,而特斯拉Optimus 選擇的正是電機驅動方案。

規模化量產是特斯拉一以貫之的法寶

特斯拉素來是一家有行動力的企業。2006 年2 月,特斯拉發布了宏圖第一篇章,其中的核心四步驟分別是:1)打造跑車;2)用賺到的錢開發一款價格可負擔的汽車;3) 用賺到的錢開發價格更實惠的汽車;4)同時提供零排放發電選項。2016 年7 月,特斯拉再次推出了宏圖第二篇章,同樣包含四部分:1)使用電池存儲創建太陽能屋頂;2)擴大電動汽車產品線,以滿足所有主要細分市場的需求;3)通過大規模車隊學習,開發比手動安全10 倍的自動駕駛能力;4)讓汽車在空閒的時候為車主賺錢。時間來到2023 年, 特斯拉宏圖第一篇章基本實現,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領頭羊,做到了使新能源汽車價格能為大眾所負擔,而第二篇章中的各部分也都在有序推進中,這反映出特斯拉蘊含的將規劃轉化為實際的基因。2023 年3 月1 日發布的第三篇章中,人形機器人也成為重要的一環。

特斯拉在降低產品成本上有成功實踐的經驗。2014 年特斯拉第一次進入中國時,出售的Model S 價格為106.26 萬元,而如今入門級Model 3 的售價已經下探到22.99 萬元。在2017-2022 年的5 年時間,特斯拉單車的平均銷售價格從約11 萬美元降至約5.5 萬美元,降幅50%左右,同期公司的營業利潤率從-15%提升至17%,單車平均利潤更是在汽車行業內遙遙領先。在降低售價的同時收穫利潤的提高,背後的支撐正是特斯拉強大的降本能力。

規模化是特斯拉實現降本的核心。近十年,特斯拉汽車的全球銷量從2.23 萬輛增長到131.39 萬輛,複合年增長率超過50%,目前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製造廠商。為了應對與日俱增的交付需求,特斯拉已在美國加州弗里蒙特、中國上海、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和德國柏林建成了超級工廠,其中2019 年建成的上海工廠在2022 年的交付量就超過了71 萬輛。此外,特斯拉在美國的內華達和紐約還擁有2 座工廠,負責鋰電池和充電樁等零部件的生產。全球化生產的佈局幫助特斯拉充分利用本土產業鏈的優勢,迅速實現產能數量級的提升。

特斯拉2022 AI DAY 上的展示,也反映出其繼續實行規模化策略的可行性。Optimus 機器人使用了與特斯拉汽車相同/相似的FSD 計算機、SOC 芯片等,可以利用特斯拉現有的基礎設施和供應鏈快速實現規模化量產;在全新零部件的設計上,研發團隊努力減少驅動器設計的數量,機器人全身驅動器數量由最初的40 個降低到28 個,且最終僅需6 種驅動器(3 種旋轉驅動器+3 種線性驅動器)的組合即可滿足,同樣為未來的規模化量產降低了難度。

特斯拉人工智能賦能人形機器人

FSD自動駕駛系統展現特斯拉人工智能底蘊。與傳統汽車公司更強調機械部分不同, 各個造車新勢力紛紛在人工智能上發力,以求在汽車智能化浪潮中搶占先機,而特斯拉正是其中佼佼者。作為特斯拉人工智能的集大成者,其FSD 自動駕駛系統的研發處於公認的領先地位。

特斯拉是截至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實現了自動駕駛核心領域全棧自研自產的科技公司。在感知模塊上,特斯拉採用基於仿生原理的獨特純視覺方案,通過車身的8 個攝像頭採集真實世界圖像數據,經過感知神經網絡架構進行處理構建三維向量空間;在規劃與控制模塊,將傳統規劃控制方法與神經網絡算法相結合,融入成本函數、人工干預數據或其他仿真模擬數據,獲得最優的規控方案,最終生成控制指令;在數據標註與仿真模塊,通過構建一個真實世界的虛擬仿真空間和自動標註,對各種不同情景進行長時間訓練,並不斷對結果重現與優化,目前累計訓練里程超已1 億公里,積累了數十億的圖片和標註數據。

高性能軟件背後是自研硬件的支撐。特斯拉為自動駕駛打造了Dojo 道場超級計算機, 並搭載同樣是自研的AI 訓練芯片D1。Dojo 是一種通過網絡結構連接的分佈式計算架構, 具有大型計算平面、極高帶寬、低延遲、可擴展性極強等特點,專為大規模地運行定制的、 特定的機器學習訓練算法而設計;D1 芯片採用7 納米製造工藝,具有500 億個晶體管和354 個訓練節點,內部電路長達17.7 公里,單片FP32 算力可達22.6 TOPs,BF16 算力可達362 TOPs,同時具有GPU 級的計算能力和CPU 的連接能力,I/O 帶寬是最先進的網絡芯片的2 倍。

人工智能技術將賦予機器人真正的意義。使其區別於普通機器人、成為具備“大腦” 的通用工具,這正是特斯拉將Optimus 機器人在AI DAY 上發布的用意,而Optimus 機器人的人工智能係統也與汽車自動駕駛系統一脈相承。Optimus 機器人同樣利用攝像頭感知真實世界,通過移植而來的神經網絡獲得機器人周圍環境良好的體積深度渲染;在移植的基礎上,研發團隊針對機器人進行了重新訓練,使其滿足人形機器人對維持平衡、步態規劃與控制等特有的需求,特斯拉過往的經驗將幫助研發團隊繼續發掘人工智能在人形機器人上的應用空間。

人形機器人尚在早期階段,泛人形應用領先落地

應用場景不足+高技術高成本,人形機器人仍處於早期階段

全球人形機器人行業仍處於早期階段,尚未出現真正成熟落地的產品。軟銀的Pepper、 本田的ASIMO 都因為成本、技術等問題被停止,從落地應用角度看都不成功;作為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人型機器人之一的NAO,銷量僅萬台左右,更多賣到高校,用於科研教學、 比賽;波士頓動力在技術上擁有絕對優勢,但其11 億美元的估值較6 年前下降了66%。

大規模應用剛需場景不足、技術複雜及高成本是當前人形機器人難以成熟落地的主要原因。(1)應用場景直接影響機器人需求的剛性程度,目前人形機器人尚處於功能相對簡單、初步智能的形態,具體的應用場景尚不清晰,已有的人形機器人很多都被掃地/倉庫機器人、割草機、步行輔助裝置等更加專業化且成本低廉的機器人替代。部分公司已經對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展開探索,但結果仍待觀察。(2)人形機器人技術複雜、門檻高,目前多數雙足機器人都是在“位控”和“力控”這兩類控制模式上發展,一些新技術例如深度學習、強化學習和傳統機器人技術還並未出現進一步結合,在商業應用上還需攻克穩定性問題。(3)人形機器人製造成本高昂,成本控制有賴於大規模生產的基礎及多方位的技術,高成本也導致其租金昂貴、難以推廣。

人形機器人具備最好的通用性,解決以上問題後有望成為終極方案。相比其他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有更高的感知、運動控制和交互能力,可執行多場景綜合式任務,在面對類似家庭這樣的複雜環境中,可完成倒酒、清潔、按摩等多種任務,通用性更高。馬斯克提出“人形機器人將先用於工廠,規模生產、提高智能後,用於家庭”。工廠環境較為單一、 變化少,機器人更容易承擔重複性任務,人形機器人有可能實現比工業機器人更多的功能, 如倉儲物流管理、上下樓梯移動貨物等,未來用戶側的技術進步也可能帶來新的需求。此外人形機器人還可能從事高危、高重複性工作,在救火、有毒物質清理等對人體有害的工作場景中取代人工。量產及降低成本後,在家庭場景,人形機器人可能為教育目的模擬人類互動,作為醫療助理陪伴老人、協助生活,照顧孩子、做飯等。

解決三大痛點,泛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更具條件

泛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更加專一,滿足明確市場需求。專業機器人定位相比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更加明確,其更多地是在高危、高重複性場景中替代人工、在日常家居環境中針對特定事項輔助人工。如四足機器人專注複雜地形的勘探搜救,機械臂專注搬運、組裝等手部動作,掃地機器人只關注家用清潔方面,有明確的市場需求和目標用戶。

簡化性能,泛人形機器人穩定性高。人形機器人需要滿足通用目的,而泛人形機器人只用針對特定場景進行培訓,設計結構和對技術的要求更簡單,靈活度、環境自適應要求相對較低,因此穩定性高,更容易商業化。以四足機器人為例,四足機器人有四個落足點, 較雙足穩定性更高;四足機器人一個腿部三個關節,只需控制三個自由度,而人形機器人關節點更多,關聯電機的數量增多,且人形機器人需要控製手部動作,相應的協同控制更難,對處理器要求更高;四足機器人不需要較高的控制帶寬去抵抗相應的干擾,對光導要求較低;視覺方面,四足機器人的話只需要感知環境,順利通過相應的崎嶇路面,而人形機器人視覺規劃要求高,需要通過全地形的感知去解放出最優的規劃路徑。

泛人形機器人成本較低,提供大規模落地可能性。與人形機器人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的成本相比,泛人形機器人電機數量少、要求精度低、加工難度和精度低,成本較低,且隨著大規模量產有進一步降價可能性。波士頓動力的Spot 售價7.45 萬美元,斯坦福學生機器人俱樂部Extreme Mobility 團隊的四足機器人Stanford Doggo 將成本降到了3000 美元以下,宇樹科技的四足機器人消費級產品售價1.6 萬元起,行業級產品10 萬元起。而掃地機器人的成本只有人民幣百元至千元。

AI 迅速發展,推動機器人進一步智能化

機器人的發展類似手機,在AI 的加成下逐步由“功能”走向“智能”。機器人發展至今歷經三代,第一代程序機器人完全按照事先裝入到存儲器中的程序步驟進行工作;第二代自適應機器人配備傳感器,能夠隨環境變化調整自身行為;隨著算法和感知認知技術的不斷突破,第三代機器人除了運動和自適應調整功能,還擁有感知交互和思維能力,逐漸發展類人特徵,多功能、多模態、多服務體驗的智能機器人也成為最新發展趨勢。

計算機視覺方面,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技術已經得到廣泛運用。計算機是使用計算機模仿人類視覺系統的科學,讓計算機擁有類似人類提取、處理、理解、分析圖像以及圖像序列的能力。21 世紀至今,深度學習算法大幅提高了計算機視覺的準確性,而未來計算機視覺將逐步從識別發展到理解,並由被動感知向主動選擇感知發展。計算機視覺的進步將推動機器人由被動執行轉為主動理解。AI 語音正從語音識別逐漸向語義理解發展,NLP(自然語言識別)技術不斷迭代優化。一個完整的對話交互是由“聽懂—理解—回答”三個步驟完成,其中,“聽懂”需要語音識別(ASR)技術;“理解”需要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回答”需要語音合成(TTS) 技術。目前,TTS 技術已相當成熟,廣泛應用於客服及硬件機器人、語音播報等;語音識別在理想實驗環境下準確率可高達98%以上,奠定了機器人的語音交互基礎。OpenAI 發布的NLP 新模型ChatGPT,已展現了生成式AI 具備較強理解和生成對話能力,而隨著NPL 技術帶動機器人認知能力的提升,養老陪伴、教育等應用場景需求將不斷擴大,推動相關專業性泛人形機器人的發展,而人形機器人也有望更快商業化落地。

多元場景驅動泛人形機器人率先落地

硬件與軟件持續升級,加速打造機器人新市場。受政策支持、勞動力短缺及成本上升、 觀念轉變等積極因素推動,機器人行業將進一步增長。硬件方面機器人成本將隨著大規模量產降低,軟件方面AI 視覺、AI 語音等智能化提升,將推動機器人在更多場景、更大規模落地應用。而未來隨著機器人進一步智能化,以及功能更全面、支持場景更多樣的人形機器人規模化生產,機器人可能有著和智能手機相似的發展路徑,遠期有望成為繼手機之後的個人第二移動終端。泛人形機器人本質屬性是服務機器人,結構性佔比大。從下游不同應用來看機器人可以分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三大類。工業機器人主要應用於焊接、包裝、 搬運等應用場景。服務機器人常應用於教育、康養、特種任務等場景。根據中國電子學會數據,2021 年全球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佔比分別為41%、40%、 19%;中國市場三者的佔比為53%、35%、13%。

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巨大,預計2026 年全球將有676 億美元市場規模。隨著機器人技術不斷升級、機器人價格不斷下探以及隨著機器人解決方案在更多場景中的應用,下游客戶接受智能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付費的意願逐漸增強,加速全球智能服務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市場的快速增長。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轉引自優必選招股書),全球/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從2017 年-2021 年從81 億美元/118 億元增長到221 億美元/467 億元, 複合年增長率為28.7%/41%。展望未來,自2021 年至2026 年全球/中國智能服務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將達到676 億美元/1558 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5%/27.2%。

服務機器人應用場景廣泛,多面需求快速拉動增長。按照應用場景智能服務機器人可以大概分為傳統應用場景地面清潔、巡檢、物流移動及新型應用場景教育、康養、送餐及接待,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轉引自優必選招股書),這些應用場景未來都有快速增長趨勢。其中傳統應用場景物流及移動機器人增長最快,2017-2021 年復合增長率達56.2%, 2021-2026 年復合增長率為38.4%;新型應用場景如送餐場景2021-2026 年增長最快,複合年增長率達39.9%。

藉智能手機之歷史,鑑機器人之未來

機器人望迎“蘋果時刻”,未來“聯發科時刻”推動其快速發展

智能手機發展复盤:“蘋果時刻”大單品引爆市場,“聯發科時刻”大幅度降低行業成本與門檻,推動行業快速發展。2007 年iPhone 發布,宣告智能手機時代到來,引發後續全球範圍內的智能機熱潮,此為"蘋果時刻",其本質是一個玩家創造了一套以系統和芯片為基礎的新數碼產品,並依托先發優勢獲得高增長和議價空間,此外經過不斷優化與迭代,蘋果2010 年推出iPhone4,帶動智能手機行業爆發。2010 年聯發科加入安卓聯盟,提供整合芯片系統解決方案,使手機成本降低2/3,同時大幅降低手機廠商的技術門檻並縮短產品的上市時間。此為"聯發科時刻",比喻在數碼產品領域產生創新引領者之後,一個跟隨創新的實力玩家,在突破核心技術後選擇另外一條有別於封閉生態圈的商業路線,開放技術平台接口,建立更加開放的數碼產品生態圈。如手機芯片領域的聯發科、操作系統領域的谷歌安卓。基於軟硬件平台成熟解決方案,安卓眾多品牌跟隨,高中低端供給並存, 品牌混戰,推動智能機滲透率持續快速提升。此外,聯發科時刻對於行業的重要影響體現在交付終端產品(如手機、電腦、耳機)的門檻,從技術能力,轉向營銷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

機器人“蘋果時刻”或將至,未來“聯發科時刻”或推動機器人從機械產品轉向消費電子產品。2022 年9 月30 日特斯拉發布OPTIMUS 原型機,距離真正商業化落地仍有較大距離。根據特斯拉機器人近兩年研發的快速推進趨勢,自2021 年AI 日推出概念機以來, 特斯拉服務機器人已經完成多個版本迭代,行走逐步優化,功能持續完善,據馬斯克預計, Optimus 將於3-5 年內實現量產上市。我們認為未來特斯拉機器人仍將持續快速進化, 中短期內有望推出完全體OPTIMUS,即類似2007 年iPhone 發布後經過不斷優化於2010 年發布iPhone4,實現智能手機重大革新。展望未來,具備技術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的大廠有望陸續佈局,提供軟硬件解決方案,機器人再迎來“聯發科時刻”,使行業門檻與製造成本大幅降低;而類似於智能機成長期變化,國產廠家也有望紛紛推出機器人產品,行業競爭加劇,高中低端機器人共同角力市場。長期來看,機器人成熟期可能呈現各品牌有不同的價格及產品定位,分別面向不同的消費圈層。其中,聯發科時刻推動機器人從機械產品轉向消費電子產品,本體廠商的核心競爭力將從技術能力向其他能力轉移,類似智能手機成熟期階段,高端廠商核心能力轉移至持續創新、技術研發。中高端廠商核心能力轉移至品牌形象、分銷渠道。中低端廠商核心能力轉移至成本把控、消費者洞察。

機器人初期呈現百花齊放局面,後期有望復現智能手機格局逐步收斂趨勢

智能手機初期龍頭引領,成長期品牌混戰,成熟期份額集中。2007 年後在國外蘋果iPhone1 的發售背景下,早期國內華為、小米、OPPO、VIVO 等品牌快速入局,逐漸瓜分傳統功能機市場份額。在2010 年聯發科加入安卓聯盟提出低成本硬件方案後,行業門檻快速拉低,白牌快速成長搶占市場份額。2016 年後,行業進入成熟期,白牌衰落,主要緣於白牌創新後勁不足服務缺失、市場政策收緊、努力方向分叉、品牌市場下沉等。此外, 品牌呈現逐步集中趨勢,由於終端的消費屬性,各品牌有不同的價格及產品定位,分別面向不同的消費圈層。智能手機格局呈現從品牌林立、山寨並行發展至品牌收斂、山寨衰退的趨勢。

科技巨頭與家電廠商入局,催化機器人發展

目前機器人處於導入期,科技巨頭與家電廠商紛紛入局,品牌呈現百花齊放狀態。未來1)在產品端:隨著優質廠商持續跟進後續創新,保障產品力優勢,提供售後服務加強客戶黏性,逐步吞食低產品力與技術水平廠商份額;2)在供給端,品牌價格下沉、蠶食低端廠商份額,產品創新逐步收斂至品牌客戶等。機器人中後期或複現智能手機競爭格局品牌收斂、份額集中趨勢。目前行業玩家分為四類,科技巨頭和家電廠商加速入局。一是汽車大廠如特斯拉,利用造車技術優勢賦能機器人製造;二是純機器人公司,以優必選科技和波士頓動力等為代表;三是三星、騰訊等科技巨頭從產品、技術、投資各方面加速佈局機器人賽道;四是美的、海爾等家電廠商基於自身技術積累和渠道便利向機器人方向發展。

三星:已研發多款服務機器人,正向人形機器人發展。三星電子擁有與“機器人”相關的專利4800 餘件,其中有效專利1300 餘件,其在掃地機器人賽道已推出多款產品,此外還研發出用於家庭場景的球形機器人Ballie、家庭服務機器人Bot Handy、Bot Care。而三星目前正在研發兩個人形機器人項目EX1 和Neon,其外觀和行為類似於真實的人類, 並具有表達情感和智慧的能力,未來可能充當老師、財務顧問、醫療保健提供者、禮賓員、 電視主播等等。此外,三星還通過投資參與機器人佈局,2016 年至今曾投資過Graphcore、 深鑑科技等人工智能企業;2021 年宣告將向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未來新項目投入240 萬億韓元;2023 年第一筆投資投向韓國人形機器人企業Rainbow Robotics,斥資590 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19 億。

亞馬遜:從倉儲物流到家用助理機器人,投資收購機器人企業。2012 年,亞馬遜收購了機器人公司Kiva,開啟倉儲供應鏈的自動化改造,後研發了完全自主移動機器人Proteus 等一系列倉儲物流機器人。2021 年亞馬遜發布了家用助理機器人Astro ,Astro 成為亞馬遜進入家庭場景的一大入口,它的輪子上裝有一個臉屏,也接入了Alexa 語音助手,還配置了可伸縮鏡頭和可拆卸的小儲物箱,移動特性的加入拓寬了其使用場景,讓它可以承擔一部分安保巡邏和運輸的功能。2022 年,亞馬遜產業創新基金投資了研發出“Digit”人形機器人的Agility Robotics。亞馬遜還與掃地機器人公司iRobot 宣布達成最終合併協議,亞馬遜預計將以每股61 美元的價格全現金收購iRobot,交易價值約為17 億美元。

華為:新增機器人相關專利,與機器人企業合作。華為在2020 年就開始在機器人領域進行嘗試,其5G 機器人曾在科技和娛樂節目中出現。2020 年至今,華為共申請了75+ 機器人相關專利,包括機器人控制方法、裝置、儲存介質等。2022 年4 月,其與達闥機器人簽署協議,雙方將共同打造雲端機器人城市運營聯合解決方案,推廣機器人運營服務, 並開展多模態大模型開發、機器人創新應用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小米:業務拓展,佈局仿生機器人。小米曾投資石頭科技、追覓科技,發布多款掃地機器人。2021 年8 月,小米首次展示了CyberDog 仿生四足機器人,可以聽從指令、 識別主人甚至自動跟隨主人運動,但仍為工程探索版。2022 年8 月,小米發布了全棧自研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其搭載了小米自研Mi-Sense 深度視覺模組,結合AI 交互算法,擁有完整的三維空間感知能力,能夠實現人物身份識別、手勢識別、表情識別。

OPPO:研發家庭機器人與機器狗。2022 年底,OPPO INNO DAY 上發布了小布家庭機器人和第三代OPPO QRIC 機器狗。小布家庭機器人能夠基於音源自動定位與SLAM 算法自行躲避障礙物行進至用戶跟前,還可通過對人臉和情緒的識別,主動提供情感反饋或者交互反饋,“記住”並辨別不同的家庭成員,基於語義理解和意圖識別技術, 提供重要日期、關鍵事件的記錄、出門提醒、主動迎接、智能家居控制等。OPPO QRIC 機器狗擁有視覺感知、語音控制、自動導航/躲障礙、視頻通話等功能,可以進行短途的物體搬運。

騰訊:主要研發輪式及四足機器人。騰訊2018 年成立了Robotics X 實驗室,目前重點項目包括輪腿式機器人Ollie、多模態四足移動機器人Max、四足移動機器人Jamoca、 自平衡輪式移動機器人、IDC 運維機器人。此外,騰訊也投資了普渡科技、雲跡科技、訊策科技等機器人公司。

科大訊飛:啟動“訊飛超腦2030 計劃”,逐步由四足等泛人形機器人向陪伴機器人發展。科大訊飛於2022 年2 月正式啟動“訊飛超腦2030 計劃”,該計劃目標第一階段(2022-2023),將推出可養成的機器寵物、仿生運動機器狗等軟硬件一體的機器人;第二階段(2023-2025),將推出自適應行走的外骨骼機器人和陪伴數字虛擬人家族;第三階段(2025-2030),最終推出懂知識、會學習的陪伴機器人和自主學習虛擬人家族,全面進入家庭。科大訊飛已於2022 年1024 開發者節正式發布了首個自研機器狗“小黑”,依托訊飛機器人超腦AIBOT,可以輕鬆掌握走路、跑步、上台階、攀爬、穿越複雜地形等技能, 還擁有語音交互、視覺分析、氣味識別、聲音成像等能力,可應用於工業巡檢、園區巡檢、 訪客接待等場景。科大訊飛表示2023 年將正式發佈軟硬一體機器人產品,並在後續有序推出外骨骼機器人、家庭服務機器人等產品。

螢石網絡:發布多款智能家居場景下的服務機器人,主要包括陪伴機器人、掃地機器人等。公司兒童陪護機器人在2021 年618 購物節中在天貓平台兒童機器人品類排行中位列前十。2022 年6 月,公司進一步發布包括AI 掃地寶RS2、智能洗地機器人RH2、兒童陪護機器人螢寶RK2 遙控編程版在內的多款創新智能服務機器人產品。

安克創新:旗下智能家居品牌eufy 悠飛推出多款掃地機器人產品。最新產品X9 Pro 是一款二合一掃地機器人,可在吸塵和拖地之間輕鬆切換,此外,3D ToF 傳感器和AI 攝像頭還有助於識別家居物體以避障。石頭科技:專注洗地機、掃地機等清潔機器人。近年來石頭科技從小米生態鏈企業逐步轉型為品牌自營,主要產品包括石頭智能掃地機器人、智能洗地機以及商用清潔機器人。掃地機主要為面向國內的T 系列、G 系列,以及面向海外的S 系列、Q 系列,所有掃地機均採用LDS SLAM 激光雷達技術。2021 年,石頭推出智能雙刷洗地機U10 及迭代新品A10/A10 Plus。2022 年推出自清潔掃拖機器人G10S。

科沃斯:專注家用和商用服務機器人。2009 年科沃斯機器人推出地寶系列掃地機器人, 2010 年研發全球首款移動空氣淨化機器人,後又推出自動擦窗機器人窗寶和機器人管家,以及割草機器人GOAT。科沃斯還推出過一系列商用機器人,包括工具型金融服務機器人BENEBOT5(旺寶5)、大屏營銷服務機器人SHOWBOT(秀寶)、巡檢盤點機器人THINGBOT-C 、巡檢掃貨機器人THINGBOT-S 、巡檢測溫機器人THINGBOT-T、通用運動底盤NIMBOT(敏寶)、商用清潔機器人DEEBOT PRO K1、M1。

美的:從工業、家用、商用等領域深入佈局機器人產業鏈。美的從2015 年開始佈局工業機器人業務,逐步收購全球四大智能機器人龍頭之一庫卡。針對家電機器人化的探索, 美的主導制定了《家用電器機器人化設計導則》團體標準,已開發出掃地機器人、全自動電飯煲、AI 交互冰箱等不同程度機器人化的家電產品。2022 年6 月,美的推出了其家庭服務機器人品牌WISHUG,第一代產品小惟家庭服務機器人核心功能包括AI 管家、家庭助理、安全衛士、科技玩伴。商用服務領域,美的也於2022 年6 月發布了數字門店智慧導購機器人R10 待客君,通過AI 技術對R10 賦予了深度視覺、語音交互、自主導航等本地端的交互能力。華帝:曾推出仿人形機器人,技術可應用於智慧廚房。華帝曾於2016 年推出仿人形機器人小v,作為評委參與《蒙面唱將猜猜猜》等節目,其所表現出來的“智能分析、語音交互,數據搜索查詢”等功能將逐步地應用在華帝的智能廚電產品上,最終實現華帝“智慧廚房”的發展構想。

海爾:依託海爾智家大腦及三翼鳥場景,構建從清潔、家務機器人到家庭服務機器人的智慧機器人新生活。海爾2018 年發布《海爾智慧家庭——服務機器人戰略1.0》,率先提出服務機器人從單一功能、單一場景到全場景的升級,與軟銀機器人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其機器人產品除了掃地機器人外,還包括家居生活智能機器人Ubot,可陪護老人兒童,集聽、說、看、嗅、走等功能於一身;R2-D2 冰箱,其機身內裝有一台小型電冰箱,除了能讓飲料保持清涼之外,還可以利用遙控器讓R2-D2 四處移動遞送飲料。

機器人產業鏈價值呈微笑曲線分佈,供應鏈初期零部件先行

智能手機產業鏈價值整體呈微笑曲線分配,下游品牌集中帶動供應鏈相應變化。智能手機產業鏈上游主要為芯片及傳感器,毛利率與集中度較高。中游主要為零部件及組裝環節,毛利率與集中度較低。下游為終端品牌獲額外溢價,毛利率與集中度較高。動態來看,智能手機發展中後期,在下游產品訂單加速向頭部品牌、手機廠商等集中過程中,會導致中上游供應鏈也相應發生變化。產業鏈資源會顯著且加速向頭部大客戶端傾斜,帶動供應鏈加速聯縱合併,逐漸演變為聚焦於服務大客戶的供應鏈體系:一方面,品牌集中將強化平台及芯片廠商的更新迭代能力,加強客戶粘性,上游的主芯片和手機平台廠商互相依存、 共同創新,強者恆強;另一方面,品牌集中必將帶動零部件及組裝公司更加依存於大客戶或供應鏈巨頭生態,加速整合、玩家數量減少成為必然趨勢。

機器人產業鏈價值整體亦呈微笑曲線分配,上游核心零部件毛利率較高。機器人產業鏈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是零部件製造,包括減速器、伺服系統和控制器三大類, 中游是機器人本體製造商,,下游面向各個應用領域的整機品牌。產業鏈價值整體亦呈微笑曲線分配。上游核心零部件供應商的毛利率較高,細分來看,減速器領域毛利率約為40%, 伺服系統領域毛利率約為35%,控制器領域的毛利率約為25%。

機器人發展硬件先行尋求突破,驅動其未來進入應用生態發展期

复盤智能手機發展,硬件突破驅動智能手機應用需求產生。复盤智能手機的發展歷程, 其前期主要由硬件技術進步推動,而隨著設備性能提升和功能增加,給內容和應用的創新帶來更多可能。2007 年iPhone 1 多點觸控屏幕幫助擺脫物理鍵限制,重新定義智能手機, 此時消費者對於智能手機使用需求並不明確疊加應用生態匱乏,後續隨著開發者的逐步增加,APP 功能逐步豐富,移動遊戲、視頻等新興應用開始逐步盛行,消費者需求與應用APP 形成正反饋,驅動智能手機進入應用生態發展階段。

機器人目前處發展第一階段,核心零部件將是率先起勢的領域。對於機器人,我們認為,只有高性能零部件才能實現出色運動控制能力,進而為後續服務機器人深入到我們不同的生活場景提供基礎。此外,機器人通過高冗餘設計實現高通用性和靈活性,機器人未來可當成類似智能手機產品模式進行開發,配套專業的開發者、各種合作夥伴均可以使用開放接口開發App,建立適合自己的應用,最終形成機器人多元應用與生態。總結來說, 機器人目前進入軟硬件發展階段,中期會不斷完善並向智能手機功能靠攏,長期完成機器人平台建設,拓展應用場景,最終有望通過增值服務和數據賺錢。

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電機、減速器、傳感器等,設計上一體化成為趨勢。針對機器人關節電機的技術特點,其存在以下三個關鍵技術問題:(1) 機器人關節空間狹小, 對結構優化設計要求較高,可以通過機器人關節電機驅動器減速器等的集成一體化來優化體積。(2) 機器人關節電機與一般的電機有所不同。小體積、大力矩輸出已經逐漸發展為一種趨勢。提高電機的轉矩輸出、降低轉矩脈動提高運行穩定性、提高電機運行效率等, 都需要藉助合理的電磁設計優化。(3) 機器人關節電機對電機性能具有較高的要求,小體積、輕量化、高力矩輸出設計帶來了較高的溫升,制約了功率密度的進一步提高。溫度過高甚至會造成電機內永磁體的不可逆退磁、絕緣材料損壞等影響機器人的運行可靠性,所以對電機準確快速的熱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伺服系統、減速器、傳感器組成執行器支持運動功能,重要性突出,且價值量佔比高。由於機器人一般需要搭載運動功能,如掃地機器人、四足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所以其對自由度要求較高。每個自由度都需要一個執行器負責執行,一般執行器為伺服系統、減速器、內部傳感器的結合體,該部分為大多服務機器人的底層重要組成模塊,以人形機器人為例,該模塊佔據了35%以上的價值量。

類比消費電子供應鏈,中後期機器人代工環節有望爆發

回顧過去:蘋果鏈採用OEM 模式,格局集中;非A 端ODM/OEM/OEM+IDH 均有, 整體格局分散。目前,智能手機處於成熟期,其主流生產模式演化為:高端機型手機廠商自行設計+委外EMS 生產或自行生產,中低端機型手機廠商研發+委外EMS 生產,低端機型基本均為委外ODM。展望後續,在智能手機存量市場下,預計更多終端品牌將傾向於採用ODM 模式生產中低端手機,集中資源開發高端機型,進一步降低產品開發成本。2021 年,全球智能手機ODM/IDH 的出貨量為5.1 億台(Counterpoint 數據),佔總出貨比重已達36.7%。展望未來,預計更多終端品牌廠商將採用ODM 模式生產中低端手機, 主打“性價比”,集中資源開發高端機型。

產品核心的轉變與聯發科時刻到來,有望驅動機器人代工模式爆發

智能手機主要為芯片與操作系統的“軟硬件結合”催化後續代工模式爆發。在操作系統軟件方面手機廠商或自研如蘋果的IOS 系統,較為封閉,且和自家硬件有更好的結合, 或尋求第三方開源系統如安卓;在硬件手機芯片方面,除了蘋果、三星、華為三家手機品牌有內部自研的芯片外,剩下的市場主要被美國的高通、中國台灣的聯發科佔據。由安卓系統+ARM 架構芯片提供標準化解決方案,極大降低智能手機的生產成本與門檻,催化智能手機代工模式的爆發。此外,新能源汽車在電動化時代核心部件為三電系統,代工模式稀缺,供應鏈管理主要為分層分級管理,為適應智能化時代所需要軟硬件結合的需求在生產模式和供應鏈管理上部分採用當前智能手機的模式,三電系統OEM 化。例如,品牌與代工廠的合作,如蔚來和小鵬,採用了類似蘋果手機製造的代工模式,及水平化的供應鏈管理模式等。

目前階段機器人核心部件偏自研,未來“聯發科時刻”有望催化代工模式成為主流。硬件的生產需要規模效應,通常採用外購的方式,細分來看,對於高技術壁壘零部件,整機廠商如特斯拉等或自研,然後交由供應商代工,更多廠家基於研發成本高企與技術積累薄弱等原因或直接向供應商採購,對於非核心部件整機廠商大概率向供應商採購,例如波士頓公司正公開尋求伺服閥供應商。短期看,整機廠商核心競爭力壁壘在於硬件降本,中長期看為算法賦能、應用程序,亦為服務機器人軟件部分。根據不同的應有場景和用途進行有針對性地系統集成和軟件二次開發將會在高性價比硬件基礎上快速打開服務機器人市場。機器人本質亦為“硬件+軟件”的組合,未來望迎軟硬件平台成熟解決方案。未來服務機器人領域有望迎來聯發科時刻,提供軟硬件平台成熟解決方案,降低技術門檻與成本, 進入快速成長期。

機器人與智能手機產業鏈相似,有望復現智能手機發展階段變化,前期全產業鏈受益百花齊放。2007 年IPhone 發布標誌智能手機時代到來,引發產業創新變革,吸引多玩家入局,創新驅動下產業鏈各環節密切合作、百花齊放。中期則依靠技術的持續更新驅動市場快速增長,如“聯發科時刻”提供標準化軟硬件方案,帶動白牌入局加劇競爭,品牌呈發散趨勢高中低端並存驅動滲透率快速提升。疊加供應鏈逐步成熟,催化代工模式爆發。後期市場格局逐漸走向收斂,份額集中,大廠整合資源縮短產業鍊或建立固定合作關係, 打造服務大客戶供應鏈體系,供應商亦縱橫整合打造平台型企業提升客戶粘性與配套價值量。預計機器人行業會遵循類似發展規律,初期以智能芯片、伺服系統、減速器為主的通用性硬件受益,到了中期需求量暴增利好成熟代工企業,後期市場穩定後市場份額向少數龍頭集中。

2022年4月2日 星期六

2022美股科技股投資組合

2022美股科技股投資組合 


1.  科技成長股四本柱 (組合建立時間2021/11/01)

TSLA: 35%

NVDA: 35%

APPL: 15%

MSFT: 15%

https://portfolio.futunn.com/portfolio/96547?data_ticket=2a500cd7c78bbfb422c5d0c894d7a1f5&lang=zh-hk


1. 科技股八本柱(組合建立時間2022/01/11)

TSLA: 15%

NVDA: 15%

APPL: 12%

MSFT: 12%

GOOG: 12%

AMZN: 12%

TSM: 12%

FB: 10%

https://portfolio.futunn.com/portfolio/108022?data_ticket=2a500cd7c78bbfb422c5d0c894d7a1f5&lang=zh-hk

2022年3月11日 星期五

以星綜合航運服務公司宣布股息 17.00 美元

 

  • 以星綜合航運服務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ZIM宣布每股股息 17.00 美元,使年度股息總額達到 19.50 美元。這包括2021 年 11 月宣布的每股 2.50 美元的股息
  • 4月4日支付;3 月 23 日登記在冊的股東;前 div 3 月 22 日。
  • 該公司向股東返還了大量資本,其中全年股息為每股 19.50 美元,占我們 2021 年淨收入的 50%。總體而言,包括2021 年 9 月支付的 2.00 美元特別股息,公司自 IPO 以來將向股東返還約 26 億美元或每股 21.50 美元,佔當前市值的約 30%,比 IPO 市值高約 50%。
  • 股息政策:公司擬按季度向股東派發股息,比例約為該財政季度前三個財政季度產生的淨利潤的 20%,而累計年度股息金額公司將派發的股息(包括本年度前三個會計季度支付的中期股息)合計佔年度淨利潤的 30-50%。

相關資訊連結:

https://investors.zim.com/news/news-details/2022/ZIM-Reports-Record-Financial-Results-for-the-Fourth-Quarter-and-Full-Year-2021/default.aspx

https://seekingalpha.com/news/3811030-zim-integrated-shipping-services-ltd-declares-missing-dividend?fbclid=IwAR2c1hr8546mx_S-QejtHl4i08xLxL1py65tXT834UgQY-RXCsWg29yvDj8

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Tom Lee (FSI Insight ) 2022年度美股展望預測


Tom Lee (FSI Insight )最近受CNBC專訪對於2022美股的預測,以下是我節錄的重點,

1. 2022年1月 SP500 可望碰觸5000點

2.上半年受美聯儲加息影響,SP500會橫盤至6月,中間可能出現10%大幅回調,不過出現10%回調是個抄底點

3.上半年顛簸,過6月後可望開始回漲,SP500 整年年底可望觸碰5100點

4. 第一看好板塊為醫療,第二為FAANG科技龍頭,第三看好板塊為能源

採訪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yP3KK-M8I8&ab_channel=CNBCTelevision


FSI Insight 2022美股市場展望報告下載連結:https://fsinsight.com/


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

馬斯克當選《時代雜誌》年度人物

 

恭喜馬斯克當選《時代雜誌》年度人物


https://time.com/person-of-the-year-2021-elon-musk/

2021年12月11日 星期六

2021納斯達克100指數成分股調整

 

在本年度的成分股調整中,以下六間公司會被納入指數: 


Airbnb, Inc. (Nasdaq: ABNB)


Fortinet, Inc. (Nasdaq: FTNT)


Palo Alto Networks, Inc. (Nasdaq: PANW)


Lucid Group, Inc. (Nasdaq: LCID)


Zscaler, Inc. (Nasdaq: ZS)


Datadog, Inc. (Nasdaq: DDOG).


以下為該六間公司網站資訊


Airbnb, Inc. – https://www.airbnb.com/

Fortinet, Inc. – https://www.fortinet.com/

Palo Alto Networks, Inc. – https://www.paloaltonetworks.com/

Lucid Group, Inc. – https://www.lucidmotors.com/

Zscaler, Inc. – https://www.zscaler.com/

Datadog, Inc. – https://www.datadoghq.com/

由於新入榜六監工 斯,本次重組也會剔除以下六間公司: 


CDW Corporation (Nasdaq: CDW)


Fox Corporation (Nasdaq: FOXA/FOX)


Cerner Corporation (Nasdaq: CERN)


Check Point Software Technologies Ltd. (Nasdaq: CHKP)


Trip.com Group Limited (Nasdaq: TCOM)


Incyte Corporation (Nasdaq: INCY).


本次指數成分重組將於2021/12/20生效


https://www.nasdaq.com/press-release/annual-changes-to-the-nasdaq-100-indexr-2021-12-10-0?fbclid=IwAR1hNig79p3cdS1gkw1MduI0jnRpp-UrM0_waJ66QFlK_MtkIyuTh4i32g8

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

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

Re: [心得] 基本線型理論的買進時機


作者wen9008 (======慘戶=========)

看板Stock
標題Re: [心得] 基本線型理論的買進時機
時間Sun Jun 22 12:30:20 2014

※ 引述《circlelee (半年線)》之銘言:
: 有人說很久沒看到我發言
: 我也只想默默賺就好
: 懶的請人抬轎 事實上這裡也沒什麼力好抬
: 也不想跟別人吵浪費時間
: 最新的線型理論 給大家參考一下
: http://imgur.com/Cz0jlXC
: 基本分為
: 震盪型
: 黃金交叉後買進,但這種震盪型,因為前面套牢區大
: 所以買了就只好看運氣,要過前高機會並不大。
: 所以股價很可能上下震盪。但如果衝破前高,你會爽到。
: 緩升型
: 不漲停、漲不停就是這樣。但若你貪心在買小突破處,往往現買現套。
: 所以反而要回測月線低進較穩。或是買在週線附近即可。
錯誤  應買在下支撐線 賣在上壓力線  這只是簡單的上升軌道
: 三角收斂型
: 這應該是四種型中最良好的線型。因為只要收斂到極緻 之後就是爆發
: 是有機會可以在收斂的尾端先卡位。
: 又分為大三角收斂與小三角收斂,端看有沒有包括到半年線。
: 包括半年線、長期的三角收斂,我稱為大三角收斂
: 半年以內、幾個月的,我稱之為小三角收斂。
錯誤 三角收斂分為三種 收斂三角.上升三角.下降三角
收斂三角:後勢不偏多也不偏空 純看最後往上還是往下突破來決定方向
         一昧的認定會往上噴出根本害死人 進場點也絕非看半年線
         而是看收斂後突破壓力線或支撐線進場
上生三角:後勢看多,在支撐線買進等待突破
下降三角:後勢看空,在壓力現賣出或放空
: 箱型
: 能量保有最為持久,不能心急在箱子中買進,不然一放就是幾個月不動
: 最好一等突破,馬上壓身家,他上漲的能量非常強。
: 以上  理性討論
: 出言不遜者,我絕對罵的比你更兇。
型態學千萬別學半套,不然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還有  如果各位以為學了型態學就萬無一失

那你遲早會被掃地出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159.47.223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Stock/M.1403411423.A.6AA.html

推 circlelee   :謝謝指教喔^^ 你講的是有道理 06/22 12:35
推 dogrunning  :重點是選股..方向往下就停損! 06/22 12:38
推 s8619730    :均線不是拿來當支撐壓力的  也不適合拿來當買點賣點 06/22 12:45
→ s8619730    :拿均線的角度來判斷多空較為適合 06/22 12:46
→ s8619730    :支撐壓力較有效的參考是趨勢線、K棒 06/22 12:47
→ s8619730    :買撐賣壓則是操作觀念,風報比考量 06/22 12:47
→ s8619730    :但有想法討論很好:)祝福大家都能學到有效的方法 06/22 12:48
→ CCC000      :我的三角收斂還分38種勒 要說你的是錯誤的嗎? 06/22 12:57
→ CCC000      :講的好像別人的技術分析都是錯的 只有你是對的 06/22 12:58
型態學上的三角收斂本來就只有這三種,這位沒讀過書的不要貽笑大方了
這年頭不是靠張嘴砲就贏人,沒學過也來跟別人插甚麼花

→ circlelee   :每個人對三角收斂的定義不同 沒關係啦^^ 06/22 13:02
推 chengwaye   :這篇已笑 06/22 13:12
→ chengwaye   :真的笑了  ㄏㄏ 06/22 13:12
這位...真的是笑你沒讀過書,一堆盲從拜神的,連基本都不知道

→ flypenguin  :我遇到的上升三角都是往下突破怎麼辦 XD 06/22 13:17
文末已經說了很清楚,如果學了型態學就以為萬無一失,遲早被掃地出門
正是因為台股是淺碟市場,人為控盤太簡單,只學個一招半式而不會混合幾項技術分析
運用,被主力坑殺也只是活該

→ Beef        :ZZZzzz 看一堆線形有屁用 沒有飆股符合所有上升訊號 06/22 13:31
推 xAngelx     :我遇到的上升三角都是往上假突破接著就崩崩怎麼辦 06/22 13:34
→ kasl        :那就馬上反手放空啊 06/22 13:41
推 jojomickey2 :三角在台股真的超不準的,太容易被主力玩了區間還比 06/22 13:48
→ jojomickey2 :較可靠 06/22 13:48
推 qobg        :哼哈割肉:三角貓。 06/22 14:27
推 kenro       :每個人的三角解讀都不同 三角下降後來噴的也不少 06/22 14:40
→ kenro       :但能多討論就是很棒的 06/22 14:41
推 o760823     :其實原原PO已經有點出幾個大概的方向了 06/22 14:41
→ o760823     :當然還有許多細部的真正進出的手法和訣竅 06/22 14:43
→ o760823     :其實也不需要無償的分享在版上說~~~ 06/22 14:44
看到最後真的覺得股版一代不如一代,以前嘴砲的人多少都有些實力,現在沒實力的都
能嘴砲,難怪高手都不來,只躲在暗處偷笑
※ 編輯: wen9008 (49.159.47.223), 06/22/2014 15:10:50

→ CCC000      :說的沒錯 高手看到你這種文章都不想來 還在暗處偷笑 06/22 15:47
→ CCC000      :只准你批評別人的技術分析 自以為是被批就爆氣了 06/22 15:48
基本的型態學只有一種,對與錯很清楚,甚麼叫"別人的技術分析",型態學是circlelee
創造的喔?

推 chengwaye   :笑了  說我沒讀過書  你績效多少阿~ 06/22 15:53
你不知道股版嗆績效之前要先貼對帳單嗎?

推 circlelee   :好說好說  兩位高手^^ 06/22 16:41
→ wen9008     :哎唷 開始嗆績效了  貼對帳單來聞香下阿 06/22 16:45
※ 編輯: wen9008 (49.159.47.223), 06/22/2014 16:53:38

→ CCC000      :我只知道2012年有個自以為技術分析很厲害的筆者 06/22 17:31
→ CCC000      :用它擅長的技術分析分析錯誤的未來 06/22 17:32
→ CCC000      :還沒有接納別派技術分析的雅量 06/22 17:33
→ CCC000      :這樣的技術還有辦法指責別人錯誤 厲害厲害 06/22 17:37
→ wen9008     :樓上 腦袋空空是很可悲的 玩砂去吧你 06/22 17:44
→ wen9008     :技術分析還分哪一派喔? 你要不要自創一派出書阿? 06/22 17:45
→ wen9008     :連技術分析的用意都不明白 還可以來這裡嘴砲 06/22 17:48
→ wen9008     :去查查當時時空背景 美日連手做了甚麼 還錯誤咧 可笑 06/22 17:49
→ wen9008     :像你這種沒內涵的咖還想翻舊文來噹人 回去多練練吧 06/22 17:53
→ wen9008     :連一篇像樣的分析文都寫不出來 嘴砲到是一極棒 06/22 17:55
→ CCC000      :像你一樣寫一篇不同的看法來指責你錯誤嗎?? 06/22 18:05
→ CCC000      :哈哈 我沒那麼小心眼 06/22 18:05
→ wen9008     :麻煩寫出來'  就怕你寫不出來  弱者 06/22 18:20
→ wen9008     :寫不出來就去旁邊吃砂吧 06/22 18:21
噓 nofear8     :要崩了吵架了 06/22 18:25
噓 adult       : 06/22 18:31
推 adems77     :推此篇......至少與我長期來的操作觀念是相謀合的! 06/22 18:33
推 adems77     :建議新手與其東看西學、不如從自己實際操作中去領悟 06/22 18:37
→ adems77     :方屬良策! 06/22 18:37
噓 artisi      : 06/22 18:39
推 adems77     :其實願意提出分享的都是熱心人士、我想不少高手是未 06/22 18:46
→ adems77     :必會公開自己操作之秘訣的!有時論點沒有對錯...... 06/22 18:46
→ adems77     :能賺到錢才是王道! 06/22 18:46
噓 xvxvxvxvxvxv:對帳單拿出來誰是高手就見真章了~不用浪費唇舌 06/22 19:03
→ xvxvxvxvxvxv:還有三角收斂還分38種????太扯了,不要亂來 06/22 19:04
噓 xvxvxvxvxvxv:我不相信妳能把38種三角收斂贏的機率都統計出來 06/22 19:07
推 tangolosss  :比利的人格有幾種? 06/22 19:08
推 stupid0319  :噓的人很奇怪,電視上的分析師也沒有拿對帳單出來啊 06/22 19:09
→ stupid0319  :分析一下叫別人去買,漲了算賺到,賠了學經驗 06/22 19:11
噓 xvxvxvxvxvxv:根本不知道怎麼賠的,能學到甚麼經驗??????????????? 06/22 19:37
推 ericcyc0194 :圈圈大加油 別理會板上一堆白吃的發文 另外個人建議 06/22 21:17
→ ericcyc0194 :去多看月K線與該公司基本面間的相對關系 06/22 21:17
推 ericcyc0194 :好公司的股價跟買氣是會不斷的上升 就算短期急跌也是 06/22 21:20
→ ericcyc0194 :絕佳的買點而不是停損點 因一高還有一高高 06/22 21:20
推 ericcyc0194 :另外多去學著看即時看盤 並試單測試買氣還是賣氣 06/22 21:23
推 ericcyc0194 :最後不要去看技術理論的垃圾書 連沒讀過什麼書的蘇XX 06/22 21:29
→ ericcyc0194 :都玩的比一些放屁投顧還強 06/22 21:29
推 ericcyc0194 :有空去想想手中持股為什麽漲價 它的量價關系是如何 06/22 21:31
→ ericcyc0194 : 以及融資卷的變化就這樣 06/22 21:31
推 circlelee   :謝謝eric大的指點喔 06/22 21:41
→ SweetLee    :我比較想知道三角形態的創始人是誰? 門派宗師是誰? 06/22 21:42
→ SweetLee    :第一次聽過有什麼理論是全世界只有一個派的 06/22 21:43
推 bass17      :好棒棒 我華山朋派的 06/22 21:45
推 Lans1002    :型態學要搭配價量,坊間其實很多書都有講過類似的東 06/22 23:11
→ Lans1002    :西 06/22 23:11
→ Lans1002    :如果把型態當做是一個2D價量就是3D的呈現 06/22 23:11
推 tangolosss  :會說技術理論是垃圾書...除非你就是蘇XX?? 哈哈哈 06/22 23:53
推 colyward    :型態學要搭配停損啊  巴來巴去巴久就是你的了 06/23 00:06
→ xxxzzz      :這也能吵,本來就沒有一定準的分析方式.肯分享就是好

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請益] 依經驗法則,一天當中個股最佳買進時間通常在什麼時候?

 作者  circlelee (飆股戰法)                                       看板  Stock
 標題  Re: [請益] 依經驗法則,一天當中個股最佳買進時間通常在什麼時候?
 時間  Wed May 21 16:33:32 2014
───────────────────────────────────────

我稍微修正一下

平均最佳下單時間 大概是1130-1230之間

平均最差下單時間 應該就是盤前掛漲停買進

常常買了就跌的人,想想自己是不是常常盤前掛漲停買進?

當沖的朋友,則建議在開盤30分鐘內放空,在1點前回補掉。

這是一個平均的概念 主要以大盤為參考基準

用30分k 來看大盤 每天的變化 即可了解

歡迎 理性討論

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做長做短分不清

做長做短分不清

From: colart0712 
發表於 2012-12-14 11:54  

何時該獲利了結呢?
之前買1/3現在遇到的問題是有的股票已經有10%沒有獲利了結
~最近又跌下來了,東聯、華固
現在在考慮等到明年GDP高點再來賣!or 繼續存股……


From: mikeon88 
發表於 2012-12-14 12:41  

同學顯然做長做短分不清, 
想長期投資就不必在意短線指標。
漲多回檔、營收、毛利率是短線指標,
GDP、買俗賣貴、產業地位是長線指標。

我2008年買的股票抱到現在,
大統益賺了2.4倍,
台積電賺了2.8倍,
巨大賺了2.2倍,
打算在貴了把它們賣掉。

這些股票抱了好幾年,
經歷過多次的股價回檔、營收、毛利率衰退,
都無所謂,
因為經驗告訴我,
選好公司,俗買貴賣,才是賺大錢最快的方法。


From: mikeon88
發表於 2012-12-14 22:36

我發現同學分不清什麼是確定與不確定的事,
同學看到股價在回檔以為是確定的事,
可是會回到哪裹呢?卻是不可知的 !!

對我而言,
底下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公司是很確定的
AXP、AZN、BACHY、CHL、IBM、MMM、TSCDY、UNH、XOM、DE
股價也便宜更是確定的,
然後單一持股10%又把變壞的風險限制住,
因此只要耐心抱著就能賺到大錢,
是十分確定的事。

我講過,投資不要去玩猜的遊戲,
要根據可知的事實來做決策。


mikeon88 發表於 2013-11-3 18:49  

不用追蹤月營收、甚至不必太在意季報是巴菲特講的。
同樣一句話我講的,同學難免質疑。
搬出老巴來,就奉為聖旨了。

(中央社台北2013年10月23日電)IBM上週公布的季銷售連續第6季下跌,股價聞訊跌至2年多來低點。波克夏哈薩威擁有IBM 6810萬股,每股平均價格是171美元。但今年迄今IBM股價已下跌8.7%,成為174.97美元。巴菲特說,他不會將焦點放在個別的季表現上,且所有的企業都有困難的時候。

他在受訪中告訴主持人羅斯:「包括波克夏哈薩威在內,每一家公司」都會面臨困難時期,「過去一段時間,我們也曾經有相當多一時的困難」。(譯者:中央社簡長盛)